-
心得:105號公路,泰緬邊境的故事,旅行是探索自我的好機會。
文/王志傑 作者,大學畢業後,獨自一人,拎著行李箱,踏上旅程,前往邊境,記錄屬於自己的生活。 [&h ... -
槍口餘生卻再也回不了家:「我跳海游到臺灣,是為了自由」/《國界上的漂流者》書摘
編按: 臺灣也有國際難民嗎?是的,而且為數不少。這些生活在臺灣、活生生的「人」,卻不得擁有基 [&h ... -
不只是勉強活下去:基本收入和社會救助有何不同?/《基本收入》書摘
編按: 不管幾歲、住在哪裡、薪資水準如何、家庭收入多寡,每個月政府將發放一筆錢,當作「無條件 [&h ... -
在中國做功德:當 NGO 也成為弱勢/《她們的征途》書摘
編按: 八旗文化於 2017 年 11 月出版《她們的征途:直擊、迂迴與衝撞,中國女性的公民 [&h ... -
臺灣的國際難民:沒有身分的「非法」孩子,連活下去都奢侈/《國界上的漂流者》書摘
編按: 臺灣也有國際難民嗎?是的,而且為數不少。這些生活在臺灣、活生生的「人」,卻不得擁有基 [&h ... -
過勞低薪的時代,回頭思考「全民基本收入」國際運動/《基本收入》推薦序
編按: 不管幾歲、住在哪裡、薪資水準如何、家庭收入多寡,每個月政府將發放一筆錢,當作「無條件 [&h ... -
以故事創造連結:13 位新住民姐妹的酸甜人生/《幸福食光》推薦
作者按: 「如果有更多臺灣人知道新住民姐妹的故事,世界會不會變得不一樣?」帶著這樣的命題出發 [&h ... -
壽命延長了,卻更接近死亡?無效醫療的瘋狂與無知/《理想的告別》書摘
編按: 左岸文化於 2017 年 7 月出版《理想的告別:找尋我們的臨終之路》,作者安・紐曼 [&h ... -
「垃圾人」的每一天:清潔隊員如何成為被忽視的勞務工作?/《垃圾天使》書摘
編按: 左岸文化於 2017 年 2 月出版《垃圾天使:清潔隊裡的人類學家》,作者羅蘋‧奈格 [&h ... -
青年主動參與社區工作,為 20 年後的生活準備/《山村有教室》新書推薦
文/吳慧瑜 資深社造工作者,曾任臺北市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執行祕書 「社區」,是 [&h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