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「來去學校上課!」全臺首例校園活化為日照中心,長者不再抗拒照護機構
走進位於高雄市中心的大同國小,隔著操場,前方是國小師生上課的教室,而後方,同樣是教室的外觀下 [&h ... -
「與社工同行」?專業培養和制度、健全薪資仍是各方焦點/完善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論壇
文/NPOst 特約記者 潘子祁 社工聲音終於被聽見!為了讓社工專業制度更完善,衛生福利部自 [&h ... -
環境仍面臨嚴峻挑戰:生物多樣性持續降低,如何與其他物種和諧共處?/SDGs-6、14、15(水源、水域與陸域生態)
編按: 從去年開始許多團體逐漸在倡議的聯合國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SDGs)究竟是什麼?它跟臺灣 [&h ... -
性侵不是一個人的故事,美國歌手海爾賽:「我太年輕,不該明白胯下為何如此疼痛」
文/孟倫 女人迷編輯 2018 年 1 月 20 日,川普就職週年,女性大遊行 [&h ... -
不只是勉強活下去:基本收入和社會救助有何不同?/《基本收入》書摘
編按: 不管幾歲、住在哪裡、薪資水準如何、家庭收入多寡,每個月政府將發放一筆錢,當作「無條件 [&h ... -
當環保成為日常:REnato lab 賦予「廢棄物」美感與實用
文/楊子欣 180 度學生顧問協會學生顧問 步入 REnato lab 在 S [&h ... -
北市社工工會:敢問衛福部,哪些「特殊情況」可以允許社工過勞服務?
文/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衛福部將於今日(1/22)下午召開「勞動基準法第 34 條及 [&h ... -
日本型男議員的食通信革命:要改變的不是政治,而是一畝田的命運/【CSR@天下】專欄
編按: 本專欄為 NPOst 與 CSR@天下合作轉載。NPO 與企業合作是行之有年的服務與 [&h ... -
我朋友住在精神病院 3000 多天:生命從住院開始,戞然而止
文/廖福源 挑起一磚一瓦的社會工人 如果說一個人失去了自由已經有 3000 [&h ... -
在中國做功德:當 NGO 也成為弱勢/《她們的征途》書摘
編按: 八旗文化於 2017 年 11 月出版《她們的征途:直擊、迂迴與衝撞,中國女性的公民 [&h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