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我們應該體罰「壞孩子」嗎?體罰讓孩子學會以強弱將人分類、用暴力解決問題
文/均諺 社工碩四生,社工師事務所社工員 11 月 29 日,知名的 FB 社 [&h ... -
「我是為你好」,助人工作者如何以愛之名複製權力位階?/《The Will to Improve》導讀
文/吳宜瑾 英國 Sussex 大學發展研究院(Institute of De [&h ... -
教育並非為生活的準備,而是生活本身/NGO 工作者的日常囈語
「我覺得自己很棒,因為我在幫助我的家人!」以基本教育為主,為墨西哥恰帕斯州原住民孩童舉辦的教 [&h ... -
林金立:長照人員 10 多年來「做功德」共體時艱,如今加薪到 3.2 萬從何而來?
文/林金立 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 長照 2.0 推動 1 年,依舊困難重重。要解決 [&h ... -
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公益嚴格,卻對信仰寬容?
「什麼是宗教信仰?什麼是崇拜?什麼又是公益呢?」1998 年創教的臺灣「佛教如來宗」創始人妙 [&h ... -
「就算吸毒,他還是我爸爸!」社工不放棄,失聯父子找回彼此
阿平(化名)小學 4 年級就參加博幼基金會的課業輔導,他來自臺灣中部偏鄉的一個隔代教養的家庭 [&h ... -
NGO 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,有所堅持與設限/NGO 工作者的日常囈語
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,不然就等於零。(Your goodness must have som [&h ... -
房思琪的失樂園:以「青少女」為想像中的性載體,如何模糊了性侵的定義?
林奕含逝世至今,《房思琪的初戀樂園》(以下簡稱《房》)一書熱議不斷,8 月 22 日臺南地檢 [&h ... -
小朋友寫給捐款人的感謝信,為什麼失去了溫度?
我是一個很會做夢的人。我從小每天都會做夢,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。很多夢我忘了,但有一種夢我小時 [&h ... -
綠色和平爭議:有沒有比一張地圖更重要的事?
老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(Green Peace)在北京的辦公室,近期發佈一份《中國煤電產能 [&h ...